踏莎行·月华如水

踏莎行·月华如水朗读

月华如水,波纹似练,几簇淡烟衰柳。塞鸿一夜尽南飞,谁与问倚楼人瘦。

韵拈风絮,录成金石,不是舞裙歌袖。从前负尽扫眉才,又担阁镜囊重绣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踏莎行·月华如水创作背景

  赵秀亭、冯统一《饮水词笺校》载:“词言及‘风絮’、‘金石’、‘扫眉’诸语,疑为沈宛作,性德妻妾中,唯沈氏堪称才女。宛于康熙二十三年秋九月随顾贞观北上入都,性德方迫于随扈南巡,至十一月底方归。词末句‘担阁镜囊’语,拟想沈氏在京等候情形。词应作于此时。”

参考资料:

1、闵泽平编著.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:崇文书局,2012.03:第180页

 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。

  上片写的是月下美景。“月华如水,波纹似练,几簇淡烟衰柳”,先写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,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练的水波,再写水边的淡烟衰柳,“淡”和“衰”字,渲染出一种凄清忧愁的氛围。月影衰柳,淡烟波纹,景致如水,又是勾起纳兰心绪的氛围。纳兰写景,总是恰到好处。遥望天际,塞鸿“尽”南飞,便是情断景荒芜。“谁与问倚楼人瘦”,点出词人形象,由写景过渡到抒情,表达了词人孤寂、落寞的心情。

  下片转写词人所思之人。首三句盛赞对方才学出众,非庸俗之辈,表现出词人对此女子的欣赏。“韵拈风絮,录成金石,不是舞裙歌袖”,连续用典,风絮代谢道韫,金石代李易安。有道韫之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,又有易安同明诚共撰之《金石录》。两人同是一代才女,不似爱慕虚华之人。纳兰写史上才女,意为追忆其妻。说她生平,自是如此的女子,能让他痴心、让他留恋,正有意趣相投之因。最后一句“从前负尽扫眉才,又担阁镜囊重绣”,一词“负尽”道尽感伤懊悔之情。过去时光美好,爱妻温婉有才,饱读诗书,尚能相伴之时。却没能长此相伴;已然人去楼空之时,却叹岁月无情。直怪责自己,辜负了那美好旧时光。生活安逸美满的时候,总觉月是圆的,殊不知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着样子,终有一天,会被黑夜吞噬。那时才知,见得到圆月之时,认为那是理所应当,都没能记住它的美满。回忆起来,总觉得遗憾。

  全词哀婉曲折,百转千回,令人动容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...

纳兰性德朗读
(2)

猜你喜欢

九郡饥民望使轺,阳春有脚不辞遥。更须速返鄱君国,莫遣诗筒久寂寥。

(0)
赵善括

蔺璧虽期复,苏书竟不还。庆馀钟令绪,才大压尘寰。

劲正三朝老,从容半世闲。会心真是老,一笑别人间。

(0)
李覯

昔年曾泛西湖流,君今更住西湖头。

人生多是未得往,地上有天何处求。

(0)
周作人

一夜寒灯十首诗,若中作乐有谁知。而今木屋飕飕冷,正是无忧无虑时。

(0)

置身高踞澄台上,放眼遥空碧海中。不使一层楼尚隔,真誇千里目能穷。

龙门倒射沧溟日,蜃气消沉岛屿风。浩淼流波归巨壑,茫茫大半是朝东。

(0)

祗为抽簪早,归来已四春。本非食肉相,犹是饭牛身。

负郭无新业,灌园有旧邻。矶边独钓客,陇上偶耕人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