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·我志在寥阔

水调歌头·我志在寥阔朗读

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、东坡事见寄,过相褒借,且有秋水之约。八月十四日,余卧病博山寺中,因用韵为谢,兼寄吴子似。

我志在寥阔,畴昔梦登天。摩挲素月,人世俯仰已千年。有客骖鸾并凤,云遇青山赤壁,相约上高寒。酌酒援北斗,我亦虱其间。

少歌曰:神甚放,形如眠。鸿鹄一再高举,天地睹方圆。欲重歌兮梦觉,推枕惘然独念,人事底亏全?有美人可语,秋水隔婵娟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水调歌头·我志在寥阔创作背景

  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居铅山时期。南宋光宗绍熙五年(1194),辛弃疾从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被弹劾免官,回到江西铅山他的瓢泉新居,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。这首词就作于闲居瓢泉期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唐圭璋 等 .唐宋词鉴赏辞典(南宋·辽·金). 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, 1988:1584-1586

2、谢俊华.辛弃疾全词详注(下册).沈阳:辽宁人民出版社,2016:661-662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 ...

辛弃疾朗读
(0)

猜你喜欢

嵯峨武夷山,中有梁栋姿。

凤凰鸣高岗,隐见视其时。

(0)

勋业竟何许,日日倚危楼。天风吹动襟袖,身世一轻鸥。山际云收云合,沙际舟来舟去,野意已先秋。很石痴顽甚,不省古今愁。郗兵强,韩舰整,说徐州。但怜吾衰久矣,此事恐悠悠。欲破诸公磊块,且倩一杯浇酹,休要问更筹。星斗阑干角,手摘莫惊不。

(0)

一波才动众波随,汩没尘寰几个知。

突兀须弥横宇宙,纵横妙用更由谁。

(0)

昔日初闻寇,诸人早出师。焚烧宁太广,收剿已无遗。

斧钺何曾钝,雷霆岂肯迟。迁延非决策,那得更狐疑。

(0)

榜帖虚传鬨里闾,聚门如束散如驱。莫言此个无端的,世上浮名总是虚。

(0)

三世精能举世无,笔端狼藉见功夫。添来势逸阴崖黑,
泼处痕轻灌木枯。垂地寒云吞大漠,过江春雨入全吴。
兰堂坐久心弥惑,不道山川是画图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