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溪沙·枕障薰炉隔绣帷

浣溪沙·枕障薰炉隔绣帷朗读

译文

枕边薰炉的香烟在帐幕飘袅,两年来我整天苦苦地怀念你。明月和杏花明自我的心思。

我为了寻你走遍天上人间,终于与你重新欢聚在一起,醒来才知道这又是在梦里。如今正是小雨纷飞的黄昏,画帘默默无声凄清地低垂。

注释

枕障:枕头和屏障。

薰(xūn)炉: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。

杏花明月:杏花每年春天盛开,月亮每月一度圆缺,故以之拟指岁月时间。

始应知:才能知,或正可知。

天上人间:天上和人间。

觉:醒。

画帘:精绣、垂彩之帘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严迪昌.《中华古词观止》.上海:学林出版社,1995:48

2、刘翠,刘石.《雅词精品》.北京:学苑出版社,1994:120

3、乔力.《唐五代词选》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0:70

4、高阳里.《花笺春心·婉约集》.北京:中国青年出版社,1997:22

5、林兆祥.《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》.郑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1:144

6、杨光治.《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》.南昌:江西人民出版社,1996:33-34

  词的上阕看似平淡,然而有些地方也颇见精巧。如首句的“隔”字,既交代了室内枕屏、薰炉与绣帷间的位置,更使人生出一种人去楼空、远隔天涯的联想。第三句,杏花明月用来作为春秋季节的特征,并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感知,点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。这样写,的确为词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与惆怅。

  词的下阕构意佳妙。代为设想爱姬已逝,却不愿信其逝,故着一问句,愈见其恍惚哀恸之态。下面两句更妙,旧日的欢情只有在新梦中重现,正当缠绵悱恻之际,忽然醒来,惟有“枕障薰炉隔绣帷”,此时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。但作者到此意犹未足,再着力添上一笔,醒来之时,正值黄昏,画帘低垂,雨声沥沥,真是到了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境界。古人曾说,词起结最难,而结尤难于起,如这首词的结句,不仅为全词增添了画意诗情,并且给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余地,真是所谓词家本色,故能打动悼亡者之心。

  纵观全词,词的上片先写悼亡、相思之情,枕障、薰炉、绣帷依然如故,但物在人非。面对有情之物,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爱姬。遐想当年,他与爱姬情之融融,爱之切切。深情所系,爱姬逝去的两年之中,每日情思袅袅,过往的回忆使他无法忘怀,不禁邀请春花、明月与之共语。因这情,花知、月知、天知、地知,如此深切的感情确实哀婉动人。下片写梦中相会,情到深处,悼亡人竟不信爱姬已逝,上天入地苦苦寻觅,但都成空,只好在梦乡重温旧情,而这往日的欢乐,又仿佛别添几分新鲜。这新鲜,是经年之后爱情的一种升华。全词写得真切、自然、哀婉动人。

张曙

张曙 (772-846),小字阿灰,一作阿咸,南阳(今属河南)人。侍郎张祎之从子。(一说侄)。唐昭宗龙纪元年(889年)进士,官至拾遗。 曙工诗善词,才名籍甚。颇为乡里所重。词传一首,或疑张泌作。 ...

张曙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词藻才名动玉京,君王珍重使专城。桑麻春两看频惬,荆棘秋风梦亦惊。

帘外黄花增别酒,舟前白雁伴行旌。相思秪在西江月,独立瑶台听颂声。

()

十顷平湖一簇山,湖山佳处著朱阑。

分阶草色迎春绿,漱石泉声入夜寒。

()

楩楠百尺馀,排列拱檐际。畏日自成阴,隆冬宁灭翠。

虚旷得寂理,懒僻恣浓睡。谁知官府中,获此冲漠味。

()
黄侃

波上残阳红万叠。小得勾留,不负清秋节。一纪重来情绪别。

芦花替我头如雪。

()

浮云渐尽尚模糊,惭说星眸恋若珠。对面花如隔秘雾,推窗月似障纱幮。

难同阮藉论青白,好向维摩参寂无。忽忆东堂狂饮夜,灯光烂灿醉呼卢。

()

盈盈花雾侵帘轴。筠蓝渐遣开金菽。夕照泛疏棂。雏蜂趱落英。

几回人倦倚。独对苍茫际。叫破一声声。长空归雁鸣。

()